我,研究生,高分进入美国名校,以近满分成绩毕业,一次考入哈佛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355位真人故事

大家好,我是Corrine,上海人,00后,哈佛硕士刚毕业。

从小家人非常疼爱我,也很尊重我的喜好和选择,我是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可是我却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孩子,常常被说以后没出息。

结果进入中学后,我好像开了挂,不仅以高分考入美国波士顿大学,并提前半年,以3.9分的成绩(满分4分)毕业,还一次就考入了哈佛大学。

如今,我刚从哈佛毕业,我的人生刚刚开始……

(Hi,我是Corrine)

我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温馨的家庭,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超级疼爱我,他们给了我很好的物质条件,也给了我很好的爱护,让我在爱的滋养下成长。

我4岁的时候,妈妈就让我自己选择兴趣爱好。我选择了钢琴,他们就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了钢琴;我喜欢画画,他们就找兴趣班让我学习。从小我是一个被尊重、有选择权的孩子。

但是,我,研究生,高分进入美国名校,以近满分成绩毕业,一次考入哈佛也可能因为有这样的宠爱,小学时,我并没有好好学习的意识,成绩很一般。我甚至还和班上的小朋友在外面“鬼混”,到处打架,直接被老师说是问题小孩,以后都不会有出息。可我不以为然。

直到上了初中,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让我这个傲娇骄纵的女孩,一下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残酷,原来这个世界不是只围着我转,我也会失去,我得学会珍惜。

于是,我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成熟了,我开始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爱家人、好好爱自己。渐渐地,我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我和仙女妈妈)

临近中考时,爸爸无意中参加了一次国际学校的演讲会,和妈妈进行了一番商讨,又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有了让我出国的想法。

当然,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我这里,我同意了他们的想法。于是在中考过后,我直接进入了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的学习模式和普通学校有所不同,在知识维度上,普通学校教得深度更深,而这里教得比较广。

这里的高中,数学就已经涉及微积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只需广泛地掌握知识点就好,考试的时候,并不会涉及非常难的题目。一般微积分知识,国内大都放到大学课程,学得比较精深,考试的内容也相对更难一些。

广而泛的学习,相对更轻松一些。

在国际学校,除了上课学习,我们还有相当多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也是最后高考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

(我在美国缅因州海边)

我在高中三年参加了很多志愿者活动。每年春节,我都会和学姐学长们一起,去上海南站做志愿者,为搭乘火车回家的人指路,让他们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的站口,还会去养老院帮忙。

有一次,养老院一位老奶奶过生日,所有的老人、护工、还有工作人员都为她唱歌、鼓掌,场面非常温馨。尽管在场的人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那一刻,我们就像是一家人,举办了一场温馨有爱的家庭聚会。

当时我就觉得,只要有爱,到哪里都不会孤单。

不仅如此,我们还去福利院照看过孩子们,也给残障儿童以及贫困的家庭组织过捐款。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自闭症孩子,他带给我不小的触动。我本对这个孩子有些刻板印象,总觉得这样孩子不是很聪明,没想到,他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

我们当时带了一些乐器,他好像很有兴趣,盯着看了很久。看他那么感兴趣,我就教了他一些简单的曲子。

(我和老师们)

我还没教完两遍,他竟然就能顺利表演出来了!

这个其貌不扬的孩子,真是太让人震惊了!我立刻表扬了他的天赋和学习能力,听到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看我的眼神都是惊喜的,好像找到了生命中能够让他发光的东西。

当时我就跟照看他的老师说:“我觉得这个孩子在音乐方面非常有天赋,可以试着培养一下。”

虽然我不知道,后来老师有没有帮他往这条路上走,但对我来说,让他发现他自己的闪光点,或许就是改变他人生的开始。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才真正感受到做公益的快乐,因为那不仅仅是在帮助别人,也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找到自己的价值。

到了高考的最后阶段,我和普通学校的考生一样,每天做着深奥繁杂的试卷,看着一串又一串的英文,埋头苦干。

(这个日照真的很酷)

但我认为,熬夜做题并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大脑有充分的修复时间,才能去消化学习内容,才能让我在学习的时候很快进入状态。所以我每天都几乎睡满8个小时。

最后,我除了优异的成绩,再加上公益活动加持、钢琴10级,还有和老师一起完成了一项专利申请,这些综合成绩加在一起,让我顺利考上了美国波士顿大学。

万万没想到,刚到美国没多久,我就感染上了新冠,大概是第一波毒株,非常凶猛,我在美国被隔离了整整14天。

发烧并不是最折磨人的,最折磨我的是,断断续续咳嗽咳了好几个月,味觉也消失了一段时间。在不知道这样的症状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情况下,确实让人觉得惶恐。

好在,我扛过来了,正式开始了我的异国求学之路。

这里的整体学习模式和速度和国际学校接轨,我之前已经适应地非常好。来到这,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和夏日阳光)

那时,我常常自己一个人出门旅游。有一次,我打车去到一个偏僻的高山山顶,看教堂周围的风景。那里清风拂面,熠熠生辉,一切都那么美好。

可是,正当我准备打车下山时,才意识到山上没有信号,打电话、发信息都不行。

我一下就慌了,这一路跑下去,跑到天黑也下不去啊,不仅如此,这里人烟稀少,我有一种求助无门的绝望。

就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一对开车的美国夫妇,他们主动和我搭讪,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当时其实是有一些顾虑的,生怕遇到了不怀好意的人。但是那个时候,他们俨然成为了我唯一的希望。

知道我的情况后,他们二话没说邀我上车,把我带到了有信号的地方。聊天中我了解到,这位男士刚刚和自己的女朋友求了婚,刚下山就遇到了我。缘分真的是妙不可言啊!

(我被纽约时装周邀请)

到达山下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天空中布满了星星,我们还一起看了星星,画面十分温馨。后来想想,要不是遇到他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还有一次我独自去西雅图游玩,去到一家饭店,给自己点了一顿大餐,吃饱喝足之后,发现我的卡包不见了。

信用卡、银行卡丢失,手机支付不能用,现金也没有带,我看着一大桌子菜傻了眼:怕是要留下来刷盘子了。

我正和服务员商量怎么解决此事时,一位陌生人过来和我搭讪,后来直接帮我付了这一千多的餐费,还不愿意留下联系方式,就这么潇洒地留了一个背影给我。我当时真的非常感动,真切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生活上一切顺利,学习上我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相比于之前的学习,我好像突然“开窍”了。

(我的学生卡)

刚上学的时候,我就制定了接下来的学习规划,包括每个学期的选课、修学分的进度等。

在周密的学习计划中,我的学习效率突飞猛进。三年的学习,我用两年半就读完了,省下了半年时间。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学习我的设计专业,让我未来能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我决定继续学下去。哈佛教育学院,有一门课程正好符合我的预期,于是我决定大胆冲一冲。

这里的考研和国内一样,也要进行一场重大考试,与之不同的是,美国的GRE考试,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报名考一次。

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只要准备好了,可以随时去考。当然也不能盲目多次报考,毕竟费用昂贵,一次要1000多元人民币。

所以我趁着提前修完学分的这半年,一边实习一边准备考研。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做题、备考。学习的过程是孤独的,但总算一次就考过了。

(哈佛毕业季)

除了GRE的成绩,本科学校的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标准。在本就严苛的波士顿大学,我拿到了3.9分的高分成绩(4分为满分),顺利考入哈佛教育学院,就读设计科技相关专业。

结果开学时,我又染上了新冠。这次的病症更重了,高烧烧到40度,当时感觉自己像在冒烟,咳嗽咳得停不下来。到了晚上,必须要吃带有安眠效果的强力止咳药水才能睡着。

吃不下,睡不好,我一个星期瘦了七八斤。高烧几天后才退下去,这次咳嗽也持续了好几个月。

几次下来,我元气大伤,如果天气闷热,便常常觉得喘不过气,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也不知是不是新冠后遗症。

病好了之后,我正式投入到哈佛的学习中。

哈佛是个人才聚集的宝地,来到这里的学生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有极聪明的、有各国的公主王子、有财阀家的孩子、还有一些网红博主等等。

我在哈佛的舞蹈社)

我在这里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让人学习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同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可以算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

他有一个极度精细的时间表,一年当中的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都被排得满满的。他要学习、创业,要在学校组织赛车比赛,还要留出时间来休闲娱乐……但他的生活井然有序,有这样的执行力,何愁事情做不成?

我还有个朋友是哈佛世界发展论坛的负责人,他们邀请谷爱凌来发表演讲,正好安排我带着她参观学校,真的是太荣幸了。

如今,一年的硕士学业已经读完,今年6月份我正式毕业,我的研究生生涯顺利结束,但学习生涯还在继续。

我现在在纽约找到一份工作,即将开启我下一段人生旅程。

我也从未想到,我能从一个初中的中游学生,成为哈佛的硕士。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轴,不要单纯去看同年龄阶段的人,比你多厉害,多有成就,因为每个人成长速度不同。

人各有时,自有花期。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做你喜欢的,并为之付出努力,最后,你一定会发光。

【口述:Corrine】

【撰文:一荟儿】

【编辑:醉红颜】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