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填志愿,但家快吵散了:别企图控制他人的人生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918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89个词条
01
今年的高考落下帷幕,考生们也纷纷开始填报志愿,一位考生考出了670分的好成绩,但并不快乐。
670分,排名也很可观,他也有自己明确的志向,本来一切都应该很顺利地进行。
可是爸爸却总是在旁边指手画脚,他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都懂得怎么报志愿,他对大家详细地解读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直言他的儿子和家人都被“骗了”。
可是儿子实在无法信服,毕竟爸爸是一个刚刚知道阳光高考网是什么的人,怎么就可以满嘴的“你知道吗”“你根本就不懂”呢?
他很无奈,希望这种说不清的无力感一辈子都别再有了,他说:
“想反驳,但发现在绝对的无理取闹面前,根本没道理可讲,只要有我爸在的地方就会有没完没了的争吵。”
虽然这位考生没有讲述更具体的内容,但网友们都瞬间秒懂。
有位网友现身说法,十年前他也有类似的经历:
“我懂你的感觉,当初我爸也是控制力强,十年前600分报了个非985,非211的普通一本。后面我退学复读了。”
这位网友复读后,第二年的高考分数和第一年考的一样,最后选择了四川大学,而其实他第一年就可以去的,相当于白白浪费了一年的光阴。
选择一所大学,其实是选择人生的第一步,它可能对一些人的影响很小,但也会对一些人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写一个人的人生轨道。
总有些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总觉得自己就是对的,逼孩子做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02
每一年都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犹记得去年一个姐姐的苦恼。
一位姐姐说,她的妹妹刚考上大学,但读了一段时间就想退学了。
他们家人怎么劝她都不听,姐姐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姐姐的视角里,妹妹读的是儿科专业,学校很好,专业在全国的排名也很高。
但是妹妹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读得很痛苦,导致成绩很一般,所以也没办法转专业。
妹妹决定退学复读重新高考,所有人劝她都不听,姐姐提议让她考研再换专业,妹妹也不愿意。
其实妹妹一直喜欢的是物理,她本想报考物理专业。
但是家里人听说基础学科不太好就业,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就不让妹妹报,而是让她选择他们觉得更好就业的医学和计算机。
妹妹一直软磨硬泡才让家里人同意,把物理专业放在最后。
最后她考上了医学专业,但这个她并不喜爱的专业让她很痛苦。
姐姐认为,复读了也不一定会比现在好,还要多耽误一年时间,她并不希望妹妹复读,她请教网友,该如何说服妹妹?
但底下的网友并没有给她出什么主意,而是反问她:
“为什么要劝?”
是啊,为什么要劝呢?
当初也是他们劝妹妹放弃热爱的专业,选择她不喜欢的专业。
现在妹妹过得很痛苦,姐姐却只是轻飘飘的一句:
“没想到她这么不喜欢儿科专业,当初要是被计算机录取就好了,她的分又不够。”
有网友来了个类比:“你这就跟劝人家随便找个人结婚,以后不一定能遇到比这个条件更好的,而且大部分人结婚都是这样过的一样。”
不得不说,形容非常到位。
对此,姐姐给出了经典的回答,我想你应该也能立马想到的五个字——“我是为她好”。
是的,又是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心态。
03
“我是为你好”,这是父母长辈想要控制孩子最常用的手段。
他们用着“为你好”道德绑架并施加压力,高考分填志愿,但家快吵散了:别企图控制他人的人生迫使当事人不得不放弃自己更偏爱的,走向自己压根不愿意走的人生道路。
但这只会让对方感到痛苦,他们也曾试着坚持过,但尝试后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坚持下去。
总有这样的长辈,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认知去插手后辈的选择。
可是人生,总是自己要过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天赋都截然不同,在很多选择上都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或许,你有你的人生经验,知道哪些好就业哪些不好就业,但毕竟人自身的动力是关键。
在一个你不喜欢的事情上,它再好做,对你来说,都是十分令人痛苦的。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
在每一个问题面前,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总是会先考虑“这是谁的课题”。
比如在学习兴趣上,家长认为学理科好,但孩子自己更喜欢文学,陷入争执,但这终究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因此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常常也是因为父母强行干涉了本应属于孩子的人生课题。
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04
所以,不管你是对方的谁,你可以给一个人建议,但却不能为TA做决定。
关心对方是好的,但我们不能强迫对方按照我们的想法去生活。
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毕竟每个人最想要的是什么,没有谁比自己更清楚。
同时我们也应明白,每个人的人生最终都应该由自己承担责任。
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应该通过自我的深思熟虑,做到真正对得起自己。
共勉。